磨

复制

ㄇㄛˊ ㄇㄛˋ

正文・午集下石部共16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午集下

石部

16画

U+78E8

磨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01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835頁,第39

標點整理本: 第795頁,第22

廣韻》:莫婆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眉波切,𡘋音摩。
說文》本作䃺。
爾雅・釋器》:石謂之磨。
詩・衞風》:如琢如磨。

又,去聲。
唐韻》:模臥切;《集韻》:莫臥切,𡘋音塺。
說文》:石磑也。
正字通》:俗謂磑曰磨,以磑合兩石,中琢縱橫齒,能旋轉碎物成屑也。〈天文志〉:如蟻旋磨。

又,《韻會》:通作摩。
左傳・昭十二年》:摩厲以須。
前漢・董仲舒傳》:摩民以誼。〈梅福傳〉:厲世摩鈍。

又,地名。
水經注》: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、磨城東。傳云:子胥造驢、磨二城,以攻麥邑。

注解

〔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

〔磨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ó、mò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麻、石,五行属

〔磨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石,麻声。本义是磨治石器。

〔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ó] ⑴ 摩擦⑵ 阻碍,困难⑶ 消耗,消灭⑷ 拖延,耗时间 [mò] ⑴ 粉碎粮食的工具⑵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⑶ 掉转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