祟

复制

suì ㄙㄨㄟˋ

正文・午集下示部共10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午集下

示部

10画

U+795F

祟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16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842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802頁,第1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雖遂切,音粹。
說文》:神禍也。〔徐曰〕禍者,人之所召,神因而附之;祟者,神自出之以警人。
左傳・昭元年》:實沈、臺駘爲祟。又,〈哀六年〉:河爲祟。
前漢・江充傳》:祟在巫蠱。〔師古註〕禍咎之徵,鬼神所以示人也。故从出、从示。

又,《集韻》:雪律切,音卹──義同。

注解

〔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

〔祟〕字拼音是su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出、示,五行属

〔祟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示,从出。示,与鬼神有关。表示鬼魅出来作怪。本义是鬼神制造的灾祸。

〔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uì] ⑴ 迷信说法指鬼神给人带来的灾祸,借指不正当的行动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