禔

复制

ㄊㄧˊ zhǐ ㄓˇ

正文・午集下示部共14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午集下

示部

14画

U+7994

禔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23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845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805頁,第26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章移切;《正韻》:旨而切,𡘋音支──福也、安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杜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田黎切,𡘋音題。又,《廣韻》:是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常支切,𡘋音時──義𡘋同。

又,《韻會》同「」。
易・復卦》無祗悔,王肅、陸績本作禔。
史記・韓長孺傳》:禔取辱耳。〔註〕禔,一作祗。

注解

〔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

〔禔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í、zh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是

〔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í] ⑴ 安;安享:“遐迩一体,中外~福。”⑵ 福;喜。 [zhǐ] ⑴ 通“祇”,恰好:“臣以三百人众不敌,~取辱耳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