秧

复制

yāng ㄧㄤ

正文・午集下禾部共10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午集下

禾部

10画

U+79E7

秧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38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851頁,第32

標點整理本: 第812頁,第2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於良切,音央──禾苗。
正字通》:苗始生,尚稺,分科植之,非秧卽栽禾也。
韻會》蒔謂之秧,《集韻》訓栽,𡘋非。

又,《廣韻》:於兩切;《集韻》:倚兩切,𡘋音鞅──秧穰,禾密貌。

注解

〔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秧〕字拼音是y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央,五行属

〔秧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禾,央声。本义是植物的幼苗。

〔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āng] ⑴ 植物的幼苗⑵ 某些植物的茎⑶ 某些初生的小动物⑷ 栽植;畜养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