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

复制

ㄧˊ

正文・午集下禾部共11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午集下

禾部

11画

U+79FB

移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4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853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814頁,第1

唐韻》:弋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支切;《正韻》:延知切,𡘋音匜。
說文》:禾相倚移也。
六書故》:移秧也──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。

又,《說文》:一曰禾名。

又,遷也。
韻會》:今遷徙之迻借作移。
書・多士》:移爾遐逖。

又,《廣韻》:易也、延也。
博雅》:轉也。
書・畢命》:世變風移。
禮・大傳》:絕族無移服。〔疏〕在旁而及曰移,言不延移及之。又,〈玉藻〉:疾趨則欲發,而手足⽏移。〔疏〕移謂靡匜搖動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遺也。
博雅》:移,脫遺也。

又,官曹公府不相臨敬,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。
前漢・公孫弘傳》:弘乃移病免歸。〔註〕移書言病。
後漢・光武紀》:於是致僚屬作文移。〔註〕文書移於屬縣。

又,姓。
風俗通》:漢弘農太守移良。

又,山名。
水經注》:沅水源出許山,流注於熊溪,熊溪南帶移山;山本在水北,夕中風雨,旦而山移水南,故名。

又,通作施。
前漢・衞綰傳》:劒者,人之所施易,獨至今乎。〔如淳註〕施,讀曰移──言劒者人所好,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以豉切,音異。
禮・郊特牲》:以移民也。〔註〕移之言羨也。〔疏〕以蜡祭豐饒,皆醉飽酒食,使人歆羨也。又,曹植〈鷂雀賦〉:雀得鷂言,意甚不移;目如擘椒,跳蕭二翅。〔註〕移,遷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敞𠇍切,音侈。
禮・表記》:衣服以移之。〔註〕移讀如水汜移之移──猶廣大也。

又,叶牛何切,音俄。
楚辭・七諫》:淸泠泠而殲滅兮,溷湛湛以日多;梟鴞既以成羣兮,𤣥鶴弭翼而屛移。

注解

〔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移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多,五行属

〔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禾,多声。本义是移秧。

〔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í] ⑴ 挪动⑵ 改变,变动⑶ 旧时公文的一种,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