窐

复制

ㄨㄚ guī ㄍㄨㄟ

正文・午集下穴部共11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午集下

穴部

11画

U+7A90

窐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68頁,第18

同文書局本: 第865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827頁,第17

廣韻》:古攜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涓畦切,𡘋音圭──甑空也。
楚辭・哀時命》:珪璋雜于甑窐。〔註〕甑窐,土孔。甑,瓦器;窐,甑帶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烏瓜切,音窊。
五音集韻》:戸圭切;《等韻》:胡圭切,𡘋音攜──義𡘋同。或作𩰳𤮰𤬿

又,《集韻》:於交切,窅平聲。窐寥,深遠貌。宋玉〈高唐賦〉:窐寥窈冥,不見其底。〔註〕深遠貌。或作漥,同「」。

又,《集韻》:淵畦切,音烓──深也。

注解

〔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穴部

〔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wā、gu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穴、圭

〔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ā] ⑴ 低洼:“子能以~为突乎?”⑵ 低洼的地方:“有~中积雨,色微黄臭。” [guī] ⑴ 甑下的小孔:“璋珪杂于甑~兮。”⑵ 古代门旁的圭形小洞:“玉帛之贽委于~衡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