綟

复制

ㄌㄧˋ liè ㄌㄧㄝˋ

正文・未集中糸部共14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未集中

糸部

14画

U+7D9F

綟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15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926頁,第26

標點整理本: 第889頁,第1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郎計切;《正韻》:力霽切,𡘋音麗。
說文》:帛戾草染色也。
急就篇》〔註〕:綟,蒼艾色。東海有草,其名曰䓞,以染此色,因名綟云。
東觀漢紀》:建武元年,復設諸侯王,金璽綟綬。

又,《釋名》:綠綟、紫綟,綵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練結切;《集韻》:力結切,𡘋音捩──麻綟也。

注解

〔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綟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ì、l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戾

〔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ì] ⑴ 苍绿色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⑶ 量词,中国唐、宋代丝麻的计量单位。 [liè] ⑴ 彩;绶。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麻。⑶ 古同“捩”。扭;转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