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

复制

nài ㄋㄞˋ

正文・未集中而部共9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未集中

而部

9画

U+8010

耐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而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97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962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927頁,第17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與耏同。
說文》耏,或从寸。
前漢・高帝紀》: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請之。〔註〕應劭曰:輕罪不至于髠,完其耏,故曰耏。古耐字从彡,髮膚之首也。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,後改如是,音若能。如淳曰:耐,猶任也,任其事也。師古曰:依應氏之說,耐當音而;如氏之解,則音乃代反,其義亦兩通。耐謂頰旁毛也。〈功臣侯表〉宣曲侯通耏爲鬼薪,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。

又,《廣韻》:耐,忍也。
荀子・仲尼篇》:能耐任之。〔註〕忍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奴登切,音能──能,或作耐。
禮・禮運》: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。〔註〕耐,古能字。

又,《類篇》:熊屬。
〇〔按〕宋祁《漢書・高帝紀》註云:古者能字皆作耐字,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,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。

注解

〔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而部

〔耐〕字拼音是nà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而、寸,五行属

〔耐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而,从寸。而亦声。“而”指面颊,“寸”指法度,刑法。在面颊上施刑罚,指剃须。字本作“耏”。从而,从彡。本义是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。

〔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ài] ⑴ 忍,受得住⑵ 古同“奈”,奈何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