胲

复制

hǎi ㄏㄞˇ

正文・未集下肉部共12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未集下

肉部

12画

U+80F2

胲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47頁,第17

同文書局本: 第980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946頁,第23

廣韻》:古哀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柯開切,𡘋音該。
說文》:足大指毛肉也。
莊子・庚桑楚》:𦡳者之有胲,可散而不散也。〔註〕足大指也。

又,《博雅》:胲,備也。
莊子・庚桑楚胲〔註〕:一云備也。

又,書名。
前漢・藝文志》:《五行奇胲用兵》二十三卷。〔註〕軍中約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己亥切;《韻會》:尸亥切;《正韻》:居亥切,𡘋音攺。
集韻》:頰下曰胲。
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樹頰胲。〔註〕胲音攺,頰肉也。

注解

〔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胲〕字拼音是hǎ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亥,五行属

〔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ǎi] ⑴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,亦称“羟胺”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