脯

复制

ㄈㄨˇ

正文・未集下肉部共13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未集下

肉部

13画

U+812F

脯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57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985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951頁,第4

唐韻》:方武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匪父切;《正韻》:斐古切,𡘋音甫。
說文》:肉乾也。
玉篇》:脯,腊也。
廣韻》:乾脯。
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乾肉爲脯。
禮・內則》:牛脩、鹿脯、田豕脯、麋脯、麕脯。
韻會》:薄析曰脯,捶之而施薑、椒曰鍛脩。
釋名》:脯,搏也──乾燥相搏著也。
禮・曲禮》:以脯脩置者,左胊右末。
詩・大雅》:爾殽伊脯。
前漢・貨殖傳》:濁氏以胃脯而連騎。〔註〕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,燖羊胃,以末椒、薑扮之,暴使燥,是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蓬逋切,音蒲──與酺通,大飮酒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蒲故切,音步──爲人物災害之神。一曰會聚飮食也。本亦作酺。

注解

〔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脯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甫,五行属

〔脯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甫声。本义是干肉。

〔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ǔ] ⑴ 肉干⑵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