芎

复制

xiōng ㄒㄩㄥ

正文・申集上艸部共9画
康熙字典

正文申集上

艸部

9画

U+828E

芎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39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018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986頁,第17

唐韻》:去宮切;《集韻》:丘弓切;《正韻》:丘中切,𡘋音穹──芎藭,香草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發蘭蕙與芎藭。〔註〕芎藭,葉似藳本。
本草註》:芎,本作𦵡,或云:人頭,穹窿高天之象也。此藥上行,專治頭痛諸疾,故名芎藭。古人因其根節狀如馬銜,謂之馬銜芎,後世因其狀如雀腦,謂之雀腦芎。其出關中者呼爲京芎,出蜀中者爲川芎,出天台者爲台芎,出江南者爲撫芎。
博物志》:苗曰江蘺,根曰芎藭。

又,《韻會》:居雄切,音弓──義同。

注解

〔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芎〕字拼音是xiō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弓,五行属

〔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ōng]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,羽状复叶,白色,果实椭圆形。产于中国四川和云南省。全草有香气,地下茎可入药。亦称“川芎”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