芪

复制

ㄑㄧˊ

正文・申集上艸部共10画
康熙字典

正文申集上

艸部

10画

U+82AA

芪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43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1020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988頁,第10

唐韻》:巨支切;《正韻》:渠宜切,𡘋音其──黃芪,藥名。
本草》:一名戴糝,一名王孫,根長三尺,以耒折之如綿,謂之綿黃芪,又有白水芪,赤水芪,木芪,功用𡘋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翹移切,音跂。
博雅》:芪母,草名。

又,《集韻》:陳尼切,音遲──與荎通。

注解

〔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芪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氏,五行属

〔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í] ⑴ 〔黄~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横卧地上,根可入药。亦作“黄耆”。⑵ 〔~母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细长,花淡紫色,亦称“知母”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