苞

复制

bāo ㄅㄠ

正文・申集上艸部共11画
康熙字典

正文申集上

艸部

11画

U+82DE

苞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50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1023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991頁,第4

唐韻》:布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班交切,𡘋音包。
說文》:草也,南陽以爲麤履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。〔註〕苞,藨也。
漢書註》:卽今所用作席者。

又,本也。
易・否卦》:繫于苞桑。〔疏〕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。
詩・商頌》:苞有三蘖。

又,草木叢生也。
爾雅疏》:物叢生曰苞,齊人名曰槇。

又,通包。
儀禮・既夕》:苞二。〔註〕所以裹羊、豕之肉。子夏《詩傳》:朋友相贈賦〈木瓜〉,子曰:見苞苴之禮焉。

又,《韻補》:逋侯切,音近褒。
詩・大雅》「如山之苞」,叶下流韻。揚子《𤣥》:蒼水維流,厥美可以達于瓜苞。

又,上聲。
詩・大雅》「實方實苞」,叶下好韻。

又,《集韻》:蒲交切──同「」,瓠也。又,被表切,音殍──與藨同。
〇〔按〕郭忠恕《佩觿集》:草名之苞,不當通厥包之包。苞,平表反;包,班交反,截然爲二。然經典俱通用,今仍舊。

卷目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8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5頁,第35

子夏《詩傳》朋友相贈賦木瓜,子曰,見苞苴之禮焉。

謹按詩傳是子貢作,今据改子貢。

注解

〔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苞〕字拼音是bā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包,五行属

〔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本义是席草,可制席子和草鞋。

〔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āo] ⑴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⑵ 茂盛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