莽

复制
正文・申集上艸部共14画
康熙字典

正文申集上

艸部

14画

U+83BD

莽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80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036頁,第41

標點整理本: 第1004頁,第43

玉篇》、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莫朗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模朗切,𡘋音蟒。
說文》: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草,南楚之閒謂之莽。
孟子》:在野曰草莽之臣。〔趙岐註〕莽,亦草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夕攬中州之宿莽。〔註〕草冬生不死者。

又,《周禮・秋官・剪氏》:掌除蠹物,以莽草薰之。
山海經》:朝歌之山,有草名曰莽草,可以毒魚。

又,《拾遺記》:有草名莽煌,炙人衣則焦,刈之爲席,方冬彌溫,以枝相摩則火出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草》:莽,數節。〔疏〕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。

又,《小爾雅》:大也。

又,草深貌。
楚辭・天問》:草木莽莽。又,《莊子・則陽篇》:君爲政焉,勿鹵莽。〔註〕猶粗率也。

又,莽蒼。見蒼字註。

又,國名。
列子・周穆王篇》:西極之南隅,名古莽之國。

又,姓。
後漢・莽何羅傳》〔註〕:孟康曰:本姓馬,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,易姓莽。

又,《廣韻》:莫厚切,音某──義同。

又,《唐韻古音》:莫補切,音媽。
楚辭・九章》:陶陶孟夏兮,草木莽莽;傷懷永哀兮,汨徂南土。

又,《集韻》:謨郎切,音茫──莽蒼。亦讀平聲。

俗作莾莽

卷目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9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6頁,第29

《屈原・離騷》夕攬中州之宿莽。

謹照原文省中字。州改洲。

《後漢・莽何羅傳註》

謹按後漢無莽何羅傳,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。

注解

〔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莽〕字上中下结构。

〔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ǎng] ⑴ 草,密生的草⑵ 广大,辽阔⑶ 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。⑷ 粗鲁,冒失⑸ 姓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