菖

复制

chāng ㄔㄤ

正文・申集上艸部共14画
康熙字典

正文申集上

艸部

14画

U+83D6

菖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83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038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1006頁,第8

唐韻》:尺良切,音昌。
本草》:菖蒲,蒲類之昌盛者。
呂氏春秋》: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,菖者,百草之先,于是始耕。
南方草木狀》:番禺㵎中生菖蒲,一寸九節。劉勰《新論》:菖蒲,去蚤蝨而來蚰蜒。

又,《集韻》:通昌。
左傳・僖三十年》:享有昌歜。

卷目考證・申集上 部首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9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6頁,第38

《呂氏春秋》冬至後五旬,七日菖始生,菖者,百草之先,于是始耕。

謹照原文于是始耕改生者也。

注解

〔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菖〕字拼音是chā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昌,五行属

〔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āng] ⑴ 〔~蒲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在水边,地下有根茎,叶子形状像剑,花穗像棍棒。根茎可作香料,又可作健胃药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