豔

复制

yàn ㄧㄢˋ

正文・酉集中豆部共28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中

豆部

28画

U+8C54

豔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豆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57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194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1170頁,第2

正字通》同「」。

注解

〔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豆部

〔豔〕字拼音是y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豐、盍

〔豔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豐( fēng ),从色。豐,豐大。色,色彩。豐大而有色彩。本义是鮮豔,豔麗。

〔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àn] ⑴ 艷麗。容色美好。《左傳•桓公元年》:“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,目逆而送之。曰:‘美而豔。’”⑵ 光彩;光澤和顏色。晋潘岳《笙賦》:“爛熠爚以放豔,鬱蓬勃以氣出。”⑶ 照耀;閃耀。三國魏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開建陽則朱炎豔,啟金光則清風臻。”⑷ 美女。唐李白《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》:“吴娃與越豔,窈窕誇鉛紅。”⑸ 指男女情愛之事。如:豔情;豔事。南朝梁王筠《三婦豔》:“丈人且安卧,豔歌方斷續。”⑹ 美;好看。晋范甯《〈穀梁傳〉序》:“左氏豔而富,其失也誣。”⑺ 欣羡。如:豔羨;豔稱。《增韻•豔韻》:“豔,歆羡也。”⑻ 古代楚地歌謠。《文選•左思〈吴都賦〉》:“荆豔楚舞,吴愉越吟⑼ 唐代樂曲的引子。明楊慎《升菴詩話•樂曲名解》:“王僧虔《啓》曰:‘……諸曲調皆有辭有聲,而大曲又有豔有趨有亂……豔在曲之前,趨與亂在曲之後,亦猶《吴聲西曲》前有和後有送也。’慎按:豔在曲之前,與《吴聲》之和,若今之引子;趨與亂在曲之後,與《吴聲》之送,若今之尾聲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