貣

复制

ㄊㄜˋ

正文・酉集中貝部共10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中

貝部

10画

U+8CA3

貣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貝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83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205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1181頁,第10

唐韻》:他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惕得切,𡘋音忒。
說文》:從人求物也。
廣韻》:假貣,謂從官借本賈也。
前漢・韓王信傳》:旦莫乞貣蠻夷。
後漢・桓帝紀》: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,一切貣得十分之三。〔註〕貣,吐得反。

又,《廣韻》:徒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敵德切,𡘋音特──義同。
後漢・桓帝紀》〔註〕:又,徒得反。

又,同「」。
史記・微子世家》:卜五占之用,二衍貣。
〇〔按〕《書・洪範》作忒。

五經文字》:貸,相承或借爲貣字。互詳貸字註。

注解

〔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

〔貣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弋、貝

〔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è] ⑴ 求乞。《説文•貝部》:“貣,从人求物也。”⑵ 借貸。《廣韻•德韻》:“貣,假貣,謂從官借本賈也。”⑶ 貸免;寬恕。《新唐書•酷吏傳•崔器》:“李峴等執奏,乃以六等定罪,多所厚貣。”⑷ 通“忒”。變更;差錯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頤部》:“貣,叚借為忒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