跂

复制

ㄑㄧˊ ㄑㄧˇ

正文・酉集中足部共11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中

足部

11画

U+8DC2

跂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24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222頁,第25

標點整理本: 第1201頁,第24

唐韻》:巨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翹移切,𡘋音歧。
說文》:足多指也。
莊子・騈拇篇》:故合者不爲騈,而枝者不爲跂。

又,《集韻》與蚑同,蟲行也。
前漢・禮樂志》:跂行畢逮。〔註〕凡有足而行者,稱跂行也。
淮南子・原道訓》:跂行喙息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章移切,音支。
莊子・馬蹄篇》:蹩躠爲仁,踶跂爲義。〔註〕皆用心力爲仁義之貌。

又,《集韻》:輦尒切,音邐──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丘弭切;《集韻》:遣尒切──𡘋與企同,望也。
類篇》:舉踵也。
詩・衞風》:跂予望之。〔傳〕跂足則可以望見之。
禮・檀弓》:不至焉者,跂而及之。

又,國名。
山海經》:跂踵國,在拘纓東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去智切,音吱──垂足坐。又,舉足望。

又,《集韻》:渠羈切,音奇──緩走。亦作𩨝

又,竭戟切,音劇──足也。

注解

〔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

〔跂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í、q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支

〔跂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支声。本义是多出的脚趾。

〔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í] ⑴ 多生的脚趾:“故合者不为骈,而枝者不为~。”⑵ 爬动:“~行喙息蠕动之类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”⑶ 慢走。 [qǐ] ⑴ 古通“企”,踮起:“吾尝~而望矣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