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

复制

ㄅㄚˊ

正文・酉集中足部共12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中

足部

12画

U+8DCB

跋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25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223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202頁,第11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蒲撥切,音魃。
說文》:蹎跋也。
玉篇》:跋𨇨,行貌。
詩・鄘風》:大夫跋涉。〔傳〕草行曰跋,水行曰涉。〔釋文〕《韓詩》云:不由蹊遂而涉曰跋。

又,《詩・豳風》:狼跋其胡。〔傳〕跋,躐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本也。
禮・曲禮》:燭不見跋。〔註〕跋,本也。〔疏〕本,把處也。

又,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跋犀犛。〔註〕張晏曰:跋,躡也。師古曰:反戾也。

又,《後漢・崔駰傳》:黎共奮以跋扈兮。〔註〕跋扈,强梁也。

又,《篇海》:足後爲跋,故書文字後曰跋。

又,姓。
五代名畫補遺》:跋異,汧陽人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北末切,音撥──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博蓋切,音貝──與䟺同。詳䟺字註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蒲麥切。蘇軾〈趙康靖公𥓓銘〉:遂授以政,歷佐三葉;濟于艱難,不疐不跋。

注解

〔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

〔跋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犮,五行属

〔跋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犮( bó )声。本义是草中行走,越山过岭。

〔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á] ⑴ 翻山越岭⑵ 踩,践踏⑶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