蹄

复制

ㄊㄧˊ

正文・酉集中足部共16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中

足部

16画

U+8E44

蹄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42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230頁,第23

標點整理本: 第1210頁,第7

古文:

廣韻》:杜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田黎切;《正韻》:杜兮切,𡘋音題。
釋名》:蹄,底也。
羣經音辨》:獸足也。
易・說卦》:爲薄蹄。
儀禮・士喪禮》:其實特豚,四鬄去蹄。
榖梁傳・昭八年》:馬侯蹄。

又,《集韻》:大計切,音弟──踶,或作蹄,躗也。
羣經音辨》:足相躗曰蹄。

注解

〔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

〔蹄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帝,五行属

〔蹄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ń声。本义是牛、马、猪、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,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,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。

〔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í] ⑴ 马、牛、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,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