蹊

复制

ㄑㄧ ㄒㄧ

正文・酉集中足部共17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中

足部

17画

U+8E4A

蹊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43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1231頁,第7

標點整理本: 第1210頁,第29

廣韻》:胡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弦雞切,𡘋音奚。
博雅》:徑道也。
釋名》:步所用道曰蹊。蹊,係也;射疾則用之,故還係于正道也。
左傳・宣十一年》:牽牛以蹊人之田。〔註〕徑也。
孟子》:山徑之蹊閒。
史記・李將軍傳》: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

又,與徯通。
禮・月令》:塞徯徑。
集韻》:或又作𤲺

又,《集韻》:戸禮切──與徯同,待也。

注解

〔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

〔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ī、x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奚,五行属

〔蹊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奚声。本作徯。本义是等待。

〔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ī] ⑴ [蹊跷](—qiao)奇怪,可疑 [xī] ⑴ 小路:“谚曰:桃李不言,下自成~。”~径(途径,如“独辟~~”)。⑵ 践踏:“牵牛以~人之田而夺之牛”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