逄

复制

páng ㄆㄤˊ

正文・酉集下辵部共13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下

辵部

13画

U+9004

逄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辵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10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1256頁,第28

標點整理本: 第1240頁,第14

廣韻》:薄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皮江切,𡘋音龎。
廣韻》:姓也。
孟子》:逄蒙學射於羿。
後漢・劉𤣥》:郡人逄安。〔註〕逄字从夅。

卷目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辵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22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3頁,第2

《後漢・劉元傳》郡人逄安。〔註〕逄字从夅。

謹照後漢書原文改劉盆子傳。註逄字从逄改劉攽曰从夅。

注解

〔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逄〕字拼音是pá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夅,五行属

〔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éng] ⑴ 同“逢”。遇。《干禄字書•平聲》:“逄”,“逢”的俗字。 [páng] ⑴ 塞。《集韻•江韻》:“逄,塞也。”⑵ 同“逢”。姓。《廣韻•江韻》:“逄,姓也。出北海。《左傳》齊有逄丑父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