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

复制

ㄋㄧˋ

正文・酉集下辵部共13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下

辵部

13画

U+9006

逆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辵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10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256頁,第30

標點整理本: 第1240頁,第16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宜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仡戟切,𡘋凝入聲。
增韻》:迕也、拂也、不順也。
釋名》:逆,遌也。不從其理,則逆遌不順也。
書・大禹謨》:從逆凶。〔註〕言悖善從惡也。又,〈太甲〉:有言逆于汝心。〔註〕人以言拂逆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亂也。
禮・孔子燕居》:勇而不中禮,謂之逆。
前漢・武帝紀》:大逆不道。

又,《說文》:迎也。
周禮・春官・中春》:龡豳詩以逆暑。
書・呂𠛬》:爾尚敬逆天命。
春秋・桓八年》:祭公來,遂逆王后于紀。

又,《玉篇》:度也,謂先事預度之也。
論語》:不逆詐。
易・說卦》:知來者逆,是故易逆數也。

又,奏事上書曰逆。
周禮・天官》:宰夫掌敘羣吏之治,以待諸臣之復,萬民之逆。〈夏官・太僕〉:掌諸侯之復逆。〔註〕復,謂奏事。逆,謂自下而上曰逆。

又,受也。
儀禮・聘禮》:衆介皆逆命不辭。〔註〕逆猶受也。
周禮・天官・司書》:以逆羣吏之徵令。〔註〕逆受而鉤考之。

又,河名。
書・禹貢》:同爲逆河,入于海。〔註〕言九河合爲一,大河逆之而入海也。

又,曲逆,地名。
史記・陳平傳》:封平爲曲逆侯。

又,叶宜脚切,音虐。
詩・魯頌》:孔淑不逆,淮夷卒獲。獲,叶音霍。

注解

〔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逆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屰,五行属

〔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屰( nì )声。本义是迎,迎接,迎着。

〔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ì] ⑴ 方向相反,与“顺”相对⑵ 抵触,不顺从⑶ 背叛,背叛者或背叛者的⑷ 迎接⑸ 预先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