郵

复制

yóu ㄧㄡˊ

正文・酉集下邑部共15画
康熙字典

正文酉集下

邑部

15画

U+90F5

郵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48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1273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1260頁,第4

唐韻》:羽求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于求切,𡘋音尤。
說文》:境上行書舍也。
廣韻》:郵,驛也。
風俗通》:漢改郵爲置,置亦驛也,度其遠近置之也。
增韻》:馬傳曰置,步傳曰郵。
爾雅・釋言》:郵,過也。〔註〕道路所經過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田閒舍也。
禮・郊特牲》:郵表畷。〔註〕郵若郵亭,謂田畯,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,以督民之耕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過也。與尤通。
禮・王制》:郵罰麗于事。〔註〕郵,過也。麗,附也。過人罰人,當各附于其事,不可假他以喜怒也。
前漢・成帝紀》:以顯朕郵。

又,《正韻》:最也。殿最亦曰殿郵。
列子・穆王篇》:魯之君子迷之郵者。〔註〕郵,與尤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督郵,古官號。
釋名》: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。
晉書・陶侃傳》:郡遣督郵至縣。

又,高郵,州名。

又,姓。
左傳・哀二年》有郵無恤。

又,《集韻》:是爲切,音垂──地名,在衞。

又,叶于其切,音移。
詩・小雅》「不知其郵」,叶上僛

正字通》:《說文》本作𨞄,从𡍮──𡍮,遠邊也──俗省作郵𨜚
集韻》作缷。

卷目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邑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4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4頁,第28

《晉書・陶侃傳》郡遣督郵至縣。

謹按所引出陶潛傳,侃改潛。

注解

〔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郵〕字拼音是yó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垂、⻏

〔郵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從邑垂。垂,邊郵;邑,城邑。「郵」,從邑,由聲。本义是古地名。

〔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óu] ⑴ 驛站。古時傳遞文書、供應食宿和車馬的館舍。《孟子•公孫丑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於置郵而傳命。”⑵ 古時傳送文書的人。《漢書•京房傳》:“房意愈恐,去至新豐,因郵上封事。”⑶ 傳送;郵寄。《論衡•定賢》:“傳〔儒〕者傳學,不妄一言,先師古語,到今具存,雖帶徒百人以上,位博士文學,郵人門者之類也。”⑷ 田間舍。 《禮記•郊特牲》:“饗農及郵表畷。”⑸ 通“尤”。①過失,罪過。《詩•小雅•賓之初筵》:“是曰既醉,不知其郵。” ②怨恨。《荀子•議兵》:“故刑一人而天下服,罪人不郵其上,知罪之在己也。”③最甚;最突出。《正字通•邑部》:“郵,最也。與尤通。”⑹ 姓。《左傳•哀公二年》:“甲戌,將戰。郵無䘏御簡子,衛太子為右。” [chuí] ⑴ 古地名。《集韻•支韻》:“郵,地名。在衛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