闟

复制

ㄒㄧˋ ㄙㄜˋ ㄊㄚˋ

正文・戌集上門部共20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戌集上

門部

20画

U+95DF

闟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0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342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1331頁,第15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許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迄及切,𡘋音吸。
玉篇》:戟名。
類篇》:鋋也。
史記・商君傳》:持矛而操闟戟者,旁車而趨。〔註〕顧野王云:鋋也。
方言》云:矛,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鋋,其柄謂之矜。
釋名》云:戟,格也──旁有格。張衡〈東京賦〉:闟戟轇轕。〔註〕闟,鋋也。

又,函也。
後漢・輿服志》:屬車四十六乗,前驅有九斿雲䍐、鳳凰闟戟。〔註〕薛綜曰:闟之言函也,取四戟函車邊。

又,車名。
後漢・輿服志》:獵車,其飾,重輞縵輪,繆龍繞之。一曰闟猪車,親校獵乗之。〔註〕魏文帝改曰闟虎車。

又,住立貌。
管子・小問篇》:桓公北伐孤竹,未至𤰞耳之谿十里,闟然止,瞠然視。〔註〕闟,住立貌。

又,《正韻》:闔也。韓愈〈南山〉詩:闟闟屋摧霤。

又,《集韻》:安定意。
史記・匈奴傳》:闟然更始。〔註〕闟,音㩉──安定意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闔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色入切,音歰──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敵盍切;《韻會》:敵合切,𡘋𦑲──土闟,谷名。
韻會》:〈地理志〉:犍爲郡漢陽山,漢水所出。

又,地名。
前漢・匈奴傳》:屠耆單于卽引西南,留闟敦地。
後漢・馮異傳》:又降匈奴于林闟頓王。〔註〕《前漢書音義》:闟,音蹋。

又,闟茸也。
文選・任昉彈劉整》:整閭閻闟茸。〔註〕闟,土合反。司馬遷〈報任安書〉:爲掃除之吏,在闟茸之中。〔註〕闟,吐𦡳反;闟茸,猥賤也;茸,細毛。張揖《訓詁》以爲闟獰劣也。

又作鈒。
史記・商君傳》闟戟。〔註〕《索隱》曰:闟亦作鈒。

注解

〔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門部

〔闟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ì、sè、tà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門、翕

〔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ì] ⑴ 安定。⑵ 长戟。⑶ 〔~然〕忽然;突然,如“桓公北伐孤竹,未至卑耳之谿十里,~~止。”⑷ 群鸟聚集。 [sè] ⑴ 古通“鈒”:“持矛而操~戟者旁车而趋。” [tà] ⑴ 物体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:“~然投镰于地。”⑵ 床榻。⑶ 〔~茸( róng )〕同“闒茸”,地位卑贱的人,如“嫉妒~~。”⑷ 古通“蹋”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