雉

复制

zhì ㄓˋ

正文・戌集中隹部共13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戌集中

隹部

13画

U+96C9

𨿘𪁩

雉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68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365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1354頁,第21

古文: 𨿘𪁩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直几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丈几切,𡘋音薙。
說文》:雉有十四種。
爾雅・釋鳥》:鷂雉、鷮雉、鳪雉、鷩雉、秩秩海雉、鸐山雉、雗雉、鵫雉。雉,絕有力奮;伊洛而南,素質,五彩皆備成章曰翬;江淮而南,靑質,五彩皆備成章曰鷂;南方曰𠷎,東方曰鶹,北方曰鵗,西方曰鷷。〔疏〕別諸雉之名也。
易・說卦》:離爲雉。
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六摯:士執雉。
公羊傳・襄二十七年》:昧雉彼視。

又,《爾雅・釋鳥》:鵽鳩,𡨥雉。〔註〕𡨥雉,一名鵽鳩。

又,《晏子・問篇》:鄒滕雉犇而出其地,猶稱公侯。

又,〈晉語〉:雉經於新城之廟。〔註〕雉經,頭搶而懸也。

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匠人》:王宮門阿之制五雉,宮隅之制七雉,城隅之制九雉。〔註〕雉,長三丈,高一丈。
左傳・隱元年》:都城過百雉。〔註〕方丈曰堵,三堵曰雉。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侯伯之城方五里,徑三百雉,故其大都不過百雉。
管子・海王篇》:吾欲藉於臺雉。

又,《春秋・定二年》:雉門及兩觀災。〔註〕雉,公宮之南門。

又,揚雄〈甘泉賦〉:列新雉於林薄。〔註〕服虔曰:新雉,香草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雉,陳也。〔註〕義未詳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雉,理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姓也。殷後有雉氏。

又,《前漢・高后紀》〔註〕:荀悅曰:諱雉之字野雞。師古曰:呂后名雉,故臣下諱雉也。
韻會》:漢人諱之,謂雉爲野雞。

又,《集韻》:序𡛷切,音䒨──本作𤉡。詳𤉡字註。

又,《集韻》:演爾切,音酏──縣名。
前漢・地理志》:江夏郡下雉縣。〔註〕雉,羊氏反。〔又〕南陽郡雉縣。〔註〕弋爾反。

又,《集韻》:口駭切,音鍇──桂林人謂人短爲矲雉。或作𥏪𥩤

又,直利切,音稚──野雞也。

卷目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隹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9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7頁,第6

《說文》東方曰鶹

謹照原文曰鶹改曰鶅。

《前漢・高后紀註》荀悅曰,諱雉之字野雞。

謹照原文野雞上增曰字。

注解

〔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隹部

〔雉〕字拼音是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矢、隹,五行属

〔雉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隹,矢声。隹( zhuī ),短尾鸟的总称。本义是野鸡。

〔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ì] ⑴ 鸟,雄的羽毛很美,尾长;雌的淡黄褐色,尾较短。善走,不能久飞。肉可食,羽毛可做装饰品。通称“野鸡”。⑵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,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。⑶ 城墙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