靡

复制

ㄇㄧˊ

正文・戌集中非部共19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戌集中

非部

19画

U+9761

𪎓

靡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非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07頁,第17

同文書局本: 第1383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1373頁,第25

古文: 𪎓

唐韻》:文彼切;《廣韻》:文被切;《集韻》:母被切;《韻會》:母彼切,𡘋音骳。
說文》:披靡也。
廣韻》:偃也。
左傳・莊十年》:望其旗靡。
史記・項羽紀》:項王大呼馳下,漢軍皆披靡。〔註〕《正義》曰:靡,言精體低垂。

又,《玉篇》:侈靡,奢侈也。
周禮・地官・司市》: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。〔註〕靡,謂侈靡也。
禮・檀弓》:若是其靡也。
戰國策》:專淫逸侈靡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私小也。秦晉曰靡。〔註〕靡,細好也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靡曼美色於後。〔註〕張揖曰:靡,細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靡,無也。
書・咸有一德》:命靡常。
詩・邶風》:靡日不思。揚雄〈解嘲〉:胥靡爲宰。〔註〕張晏曰:靡,無也──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罪累也。
詩・周頌》:無封靡于爾邦。〔傳〕封,大也;靡,累也。〔疏〕奢侈淫靡,是罪累也。

又,《書・畢命》:商俗靡靡。〔疏〕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。靡靡者,相隨順之意。
史記・淮隂侯傳》:燕從風而靡。又,〈儒林傳〉:靡然鄕風。

又,《史記・殷本紀》:說爲胥靡。〔註〕靡,隨也──古者相隨坐,輕𠛬之名。

又,《詩・王風》:行邁靡靡。〔傳〕靡靡,猶遲遲也。

又,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敞望靡徙。〔註〕靡徙,失正也。

又,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登降施靡。〔註〕施靡,猶連延。

又,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明月珠子,玓瓅江靡。〔註〕靡,崖也。

又,胥靡,周地。見《左傳・定六年》。

又,《禮・月令》:孟夏之月,靡草死。〔註〕靡草,薺、葶藶之屬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忙皮切,音麋──分也。
易・中孚》: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〔註〕靡,散也,分散而共之。
集韻》:通作縻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靡,滅也。
孟子》:靡爛其民而戰之。
前漢・景十三王傳》:日夜靡蓋。

又,〈越語〉:靡王躬身。〔註〕靡,損也。
戰國策》:寡人屈於內,而四國靡於外。
荀子・君道篇》:無靡費之用。

又,與𢌁通。揚雄〈反離騷〉:精瓊靡與秋菊。
〇〔按〕〈離騷〉本作𢌁

又,《集韻》:眉波切,音摩──散也。

又,《左傳・成二年》:師至於靡筓之下。〔註〕山名。〔釋文〕靡,如字,又音摩。

又,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與物相刃相靡。
荀子・性惡篇》:身日進於仁義,而不自知也者,靡使然也。〔註〕磨切也。
史記・淮南王衡山王傳贊》:亦其俗薄,臣下漸靡使然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莫加切,音麻──收麻,縣名,在益州,外靡藥草所出。
前漢・地理志》:益州郡收麻縣。〔註〕李奇曰:靡音麻,卽升麻,殺毒藥所出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縻詖切,音媚。
集韻》:偃也,曳也,散也。
前漢・郊祀歌》:衆嫭𡘋,綽奇麗;顏如荼,兆逐靡。又,揚雄〈甘泉賦〉:今朝廷純仁,遵道顯義,幷包書林,聖風雲靡。〔註〕師古曰:靡,𡘋武義反。

卷目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非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06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7頁,第20

《前漢・景十三王傳》日夜靡蓋。

謹照原文靡蓋改靡𧗊。

注解

〔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非部

〔靡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麻、非,五行属

〔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非,麻声( mǐ )。本义是无;没有。

〔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í] ⑴ 浪费,奢侈⑵ 分散⑶ 古同“糜”,糜烂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