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

复制

biān ㄅㄧㄢ

正文・戌集中革部共18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戌集中

革部

18画

U+97AD

𠓠

鞭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革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24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390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381頁,第30

古文: 𠓠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𤰞連切,音編。
說文》本作𩌻,驅也。
玉篇》:笞也。馬箠也。
書・舜典》:鞭作官𠛬。〔傳〕以鞭爲治官之𠛬
左傳・僖二十三年》:左執鞭弭,右屬櫜鞬。
禮・曲禮》:乗路馬,必朝服,載鞭策,不敢授綏。
周禮・地官・司市》: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
史記・三皇紀》:以赤鞭鞭草木。

卷目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革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0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7頁,第28

《周禮・地官・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

謹照原文省吏字。

注解

〔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

〔鞭〕字拼音是bi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便,五行属

〔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革,便声。本义是皮制的马鞭。

〔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iān] ⑴ 驱使牲畜的用具,柔软像绳子⑵ 用鞭子抽打⑶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⑷ 一种古代兵器,铁制有节,无锋刃⑸ 编连成串的爆竹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