颺

复制

yáng ㄧㄤˊ

正文・戌集下風部共18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戌集下

風部

18画

U+98BA

颺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84頁,第20

同文書局本: 第1413頁,第46

標點整理本: 第1408頁,第7

唐韻》:與章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章切;《正韻》:移章切,𡘋音陽。
說文》:風所飛揚也。

又,《書・益稷》:工以納言,時而颺之。〔傳〕當正其義而揚道之。

又,大言而疾曰颺。
書・益稷》:臯陶拜手稽首,颺言。

又,簸颺,颺去糠粃也。與揚通。
晉書・孫綽傳》:簸之颺之,糠粃在前。
詩・小雅》作簸揚。

又,《左傳・昭二十八年》:子少不颺。〔註〕顏貌不揚顯。

又,《正字通》:舟徐行貌。陶潛〈歸去來辭〉:舟遙遙以輕颺。

又,鳥飛去曰颺。〈魏志・呂布傳〉:譬如養鷹,饑則爲用,飽則颺去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餘亮切;《集韻》:弋亮切,𡘋音漾──義同。

从昜。俗作𩗺,非。
字彙補》亦作䬗。

卷目考證・戌集下 部首風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33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9頁,第1

《書・益稷》工以納言,時而颺之。《傳》當正其義而揚道之。

謹按傳文當下有是字,是字解時字不可省。今省當字改是字。

注解

〔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風部

〔颺〕字拼音是yá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風、昜

〔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áng] ⑴ 飛揚;飄揚。《説文•風部》:“颺,風所飛揚也。”⑵ 飛。亦指遁走。《後漢書•吕布傳》:“譬如養鷹,飢即為用,飽則颺去。”⑶ 船緩緩行使。《正字通•風部》:“颺,舟徐行貌。”⑷ 水波蕩漾。戰國宋玉《釣賦》:“退而牽行,下觸清泥,上則波颺。”⑸ 指聲音高揚。《文心雕龍•聲律》:“沈則響發而斷,飛則聲颺不還。”⑹ 顯揚;發揚。《書•益稷》:“工以納言,時而颺之。”⑺ 顯明,出眾。《左傳•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今子少不颺,子若無言,吾幾失子矣。”⑻ 頌揚;稱頌。宋羅泌《路史後紀•疏仡紀》:“作《大化》、《大訓》、《六府》、《九原》之章,以颺禹功。”⑼ 清風。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七十三:“颺,《考聲》云:‘清風也。’”⑽ 舉,揚起。《漢書•揚雄傳上》:“知衆嫭之嫉妒兮,何必颺緊之蛾眉?”⑾ 簸揚,去穀物糠枇。《正字通•風部》:“颺,簸颺,颺去康枇也。通作揚。《詩•小雅》作簸揚。”⑿ 拋;丟。张相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卷五:“颺,猶抛也;丢也。”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