餓

复制

è ㄟˋ

正文・戌集下食部共16画
康熙字典

正文戌集下

食部

16画

U+9913

饿

餓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99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420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1415頁,第13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五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牛箇切,𡘋我去聲。
玉篇》:飢也。
廣韻》:不飽也。
禮・檀弓》:昔者,衞國凶飢,夫子爲粥與國之餓者。
〇〔按〕韓子〈飾邪篇〉:家有常業,雖飢不餓。
淮南子・說山訓》:寧一月飢,毋一旬餓。以此推之,餓甚于飢也;故《孟子》朝不食、夕不食,兼飢餓言。

注解

〔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

〔餓〕字拼音是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飠、我

〔餓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食,我聲。本义是飢之甚。按:在古代,「飢」與「餓」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別。「飢」指一般的肚子餓;「餓」是嚴重的飢餓。

〔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è] ⑴ 肚子空,想吃東西,與“飽”相對⑵ 使受餓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