髻

复制

ㄐㄧˋ

正文・亥集上髟部共16画
康熙字典

正文亥集上

髟部

16画

U+9AFB

髻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78頁,第17

同文書局本: 第1454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1450頁,第21

唐韻》:古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吉詣切,𡘋音計。
說文》:總髮也。从髟,吉聲。古通用結,此字後人所加。
史記・陸賈傳》:尉佗魋結箕踞。
漢書註》:結讀曰髻。
玉篇》同「」,《集韻》亦作紒。

又,《集韻》:喫吉切,音詰。
莊子・達生篇》:竈有髻。〔註〕髻,竈神,著赤衣,狀如美女。

又,《集韻》:激質切,音吉──義同。

注解

〔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髟部

〔髻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髟、吉,五行属

〔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髟( biāo ),表示与毛发有关,吉声。本义是发髻。

〔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] ⑴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