鬲

复制

ㄍㄜˊ ㄌㄧˋ

正文・亥集上鬲部共10画
康熙字典

正文亥集上

鬲部

10画

U+9B32

鬲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鬲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90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458頁,第20

標點整理本: 第1455頁,第27

古文:

廣韻》:郎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狼狄切,𡘋音歷。
說文》:鼎屬,實五觳,斗二升曰觳。
爾雅・釋器》:鼎款足謂之鬲。〔註〕鼎曲脚也。〔疏〕款,闊也。謂鼎足相去疎闊者名鬲。
前漢・郊祀志》:其空足曰鬲。〔註〕蘇林曰:足中空不實者,名曰鬲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鍑,吳揚之閒謂之鬲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各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古核切,𡘋音隔。
禮・喪大記》:陶人出重鬲。〔疏〕縣重之罌也,是瓦瓶。又,姓。

又,《儀禮・士喪禮》:苴絰大鬲。〔註〕鬲,搤也。中人之手搤圍九寸,絰之差自此出焉。〔釋文〕鬲,又作搹。

又,國名。
左傳・襄十四年》:靡奔有鬲氏。〔註〕鬲,國名。今平原縣。

又,《爾雅・釋水》:鬲津,九河之一。〔註〕水多阨狹,可隔以爲津。

又,與隔同。
前漢・五行志》:鬲閉門戸。〔註〕師古曰:鬲與隔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乙革切,音戹──與軶同。
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車人》:凡爲轅,鬲長六尺。〔註〕鬲謂轅端厭牛領者。

五經文字》:《說文》作[𠮛⿵冂⿱㐅丅],經典相承作

注解

〔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鬲部

〔鬲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é、lì,上中下结构,五行属

〔鬲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饮食器具形。本义是古代炊器。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,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。

〔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é] ⑴ 〔~津河〕古水名,即今漳卫新河,是中国河北、山东两省的界河。 [lì] ⑴ 古代炊具,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