鼈

复制

biē ㄅㄧㄝ

正文・亥集下黽部共24画
康熙字典

正文亥集下

黽部

24画

U+9F08

鼈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黽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652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1524頁,第27

標點整理本: 第1527頁,第2

唐韻》:幷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必列切,𡘋音鷩。
說文》:甲蟲。
玉篇》:屬,一名神守,一名河伯從事。
𡌨》:鼈以眼聽,穹脊連脅,水居陸生。
爾雅翼》:鼈,卵生,形圓,脊穹四周有帬。
易・說卦》:離爲鼈、爲蟹、爲,以其骨在外、肉在內也。
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外骨爲屬,內骨爲鼈屬,以鼈有肉緣,比爲內骨耳。淮南子・說林訓》:鼈無耳,而目不可瞥,精於明也。陸佃曰:鶴影生,鼈思生,鼈伏於淵而卵剖於陵,此以思化也。〔又〕鼈伏隨日,謂隨日光所轉,朝首東鄕,夕首西鄕。

又,《爾雅・釋魚》:鼈三足爲能。
山海經》:從山多三足鼈。

又,納鼈。
本草註》:鼈無足而頭尾不縮者,名曰納鼈。

又,星名。
史記・天官書》:甸始出於北斗旁,狀如雄雞,其怒,靑黑,象伏鼈。

又,縣名。
前漢・地理志》:牂牁郡鼈縣。

又,官名。
周禮・天官・𪔀》:掌取互物。

又,姓。〈蜀王本紀〉:鼈令尸亡隨江郫,與望帝相見,望帝以爲相而禪國,號曰開明。

又,木鼈子、番木鼈,𡘋草名。

又,石鼈。
本草註》:石鼈生海邊。

又,土鼈,畜象處,象屎所生,斬斷復自合,能續骨。

又,蕨別名,亦作虌。
爾雅・釋草》:蕨,虌。〔郭註〕初生,無菜可食,江西謂之虌。
詩・召南》:言采其蕨。〔毛傳〕蕨,鼈也。其初生時似鼈脚,故名。

又,叶毘祭切,音備。左思〈蜀都賦〉:白黿命鼈,𤣥獺上祭。

俗作蟞、鱉。

卷目考證・亥集下 部首黽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90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82頁,第31

《史記・天官書》甸始出於北斗旁。

謹照原文甸始改旬始。

注解

〔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黽部

〔鼈〕字拼音是biē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敝、黽

〔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iē] ⑴ 同“鱉”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