齎

复制

ㄐㄧˊ

正文・亥集下齊部共21画
康熙字典

正文亥集下

齊部

21画

U+9F4E

齎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齊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670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532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1534頁,第13

廣韻》:祖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牋西切,𡘋音䪠──持也、付也、裝也、遺也、送也、持遺人也、行道所用也。
儀禮・聘禮》:又齎皮馬。〔註〕齎,猶付也。
莊子・列禦𡨥》:吾以萬物爲齎送。俗作賷,非。

又,歎聲。
易・萃卦》:齎咨涕洟。〔釋文〕王肅云將啼反,徐讀將池反。

又,《廣韻》:卽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津私切,𡘋音咨──義同。

又,與資同。
周禮・天官・外府》:齎賜與之財用。又,〈掌皮〉:歲終,則會其財齎。〔註〕予人以物曰齎。今時詔書,或曰齎計吏。〔疏〕漢時考使謂之計吏,有詔賜與之則曰齎。

卷目考證・亥集下 部首齊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913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83頁,第8

《周禮・天官・外府》齎賜與之財用。

謹照原文共其財用之幣齎爲句,齎字不屬下讀。謹改爲共其財用之幣齎

注解

〔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齊部

〔齎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齊、貝

〔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í] ⑴ 遣送;送給。《周禮•春官•小祝》:“及葬,設道齎之奠,分禱五祀。”⑵ 攜帶;持。《史記•秦始皇本紀》:“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。”⑶ 托付;交給。《儀禮•聘禮》:“又齎皮馬。”⑷ 懷着;抱着。如:齎志;齎恨。漢阮璃《為曹公作書與孫權》:“齎見薄之决計,秉翻然之成議。”⑸ 具備;充當。《篇海類編•通用類•齊部》:“齎,備也。”⑹ 通“資”。①費用;錢財。《周禮•春官•巾車》:“毁折,入齎於職幣。” ②材料;物資。《廣韻•齊韻》:“齎,装也。” ③憑藉;藉助。唐皎然《酬別襄陽詩贈少微》:“文字齎秦本,詩騒學楚人。”⑺ 通“齊(臍)”。①肚臍,因指瓠瓜腹部。《周禮•春官•鬯人》:“禜門,用瓢齎。” ②指漩涡。《列子•黄帝》:“與齎俱入,與汩偕出。”⑻ 通“齌”。盛。明袁宏道《叙小修詩》:“不揆中情,信讒齎怒。” 姓。见《萬姓統譜•齊韻》。

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。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