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zhī

卷六之部共3画
说文解字

卷六

之部

3画

U+4E4B

止而切

𡳿

之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止而切頁碼197頁,第4

𡳿

異體㞢、之

𡳿出也。象艸過屮,枝莖益大,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凡之之屬皆从𡳿

附注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按:卜辭从止,从一,人所之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『之,往也。』當為『之』之初誼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真而反頁碼505頁,第2行,第1

𡳿出也。象艸過屮,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凡之屬,皆從之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按《春秋傳》:『將之晉』、『將之齊』。是之谓出也。之者,枝也。象艸木之枝,東西㫄出,而常連於根本也。孔子在齊曰:『歸歟?孔曰奈何去墳墓也。』象形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止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088頁,第2許惟賢481頁,第4

𡳿出也。

段注引伸之義爲往。《釋詁》曰之往是也。按之有訓爲此者。如之人也。之德也。之條條。之刀刀。《左傳》。鄭人醢之,三人也。《召南・毛傳》曰:之事,祭事也。《周南》曰:之子,嫁子也。此等之字皆訓爲是。之有訓爲上出者。戴先生釋《梓人》曰:頰側上出者曰之。下垂者曰而。須鬛是也。

象艸過屮。

段注過於屮也。

枝莖漸益大。有所之也。

段注莖漸大,枝亦漸大。勢有日新不巳者然。

一者地也。凡𡳿之屬皆从𡳿

段注止而切。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出也。引申為人出所之。

白话解释

之,长出。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,枝茎日益茁壮,有所扩张。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“一”,代表地面。所有与之相关的字,都采用 “之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上體從「止」,止義為足掌,在此表示向外邁出的腳。下體一橫筆,表示出發的地點。金文三例承之甲文,前二例從止之形猶見,第三例止形已變異難認。戰國文字承金文第三例。篆文上體止形,左右兩邊對稱。隸書三例,前二例承之篆文而上體略有變異;第三例上體止形變作二小點,一撇筆,已失其原形。楷書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。

之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90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503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389頁
4說文校箋第252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242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86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51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27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279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53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249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200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315頁【補遺】第16926頁
14通訓定聲第62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523頁【崇文】第2089頁
16說文句讀第794頁
17說文新證第498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261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49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603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