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wèi ㄨㄟˋ

卷八人部共7画
说文解字

卷八

人部

7画

U+4F4D

于僃切

位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于備切頁碼260頁,第20

位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。从人、立。

附注按:甲骨文、金文「位」和「立」同字。「位」為後起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于醉反頁碼669頁,第1行,第3

位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。從人、立。

鍇注臣鍇按《周禮》注云:「古文《春秋》書『公即位』爲『即立』,此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于僃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483頁,第4許惟賢651頁,第6

位列中庭之左右,

段注當作𠂇又。

謂之位。

段注庭當作廷。字之誤也。《廴部》曰:廷,朝中也。《釋宮》曰:中庭之左右謂之位。郭云:羣臣之列位也。《周語》注亦曰:中廷之左右曰位。按中廷猶言廷中。古者朝不屋。無堂階。故謂之朝廷。朝士掌外朝之位。左九棘。孤卿大夫位焉。右九棘。公侯伯子男位焉。面三槐。三公位焉。司士掌治朝之位。王南鄉。三公北面東上。孤東面北上。卿大夫西面北上。王族故虎士在路門之右。南面東上。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路門之左。南面西上。雖有北面南面之臣。皆以左右約舉之。《左傳》云:有位于朝是也。引伸之凡人所處皆曰位。

从人立。

段注會意。于僃切。十五部。按《小宗伯》。掌神位。故書位作立。古文《春秋》公卽位爲公卽立。古者立位同字。葢古音十五部。與八部多合韵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,引申所占之處皆可稱位。

白话解释

位,宫中群臣排列在朝庭的左右两边叫作“位”。字形采用“人、立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,由「人」、「立」二字構成。從人,示人臣上朝之位。從立,示所立之位。會得人臣上朝所立中廷左右之位。篆文承自戰國文字,迄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位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12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654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499頁
4說文校箋第330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314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13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935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400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674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02頁,第33字
11標注說文第325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267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8028頁【補遺】第17195頁
14通訓定聲第2240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688頁【崇文】第2749頁
16說文句讀第1064頁
17章授筆記第333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32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767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