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bìng ㄅㄧㄥˋ

卷八人部共8画
说文解字

卷八

人部

8画

U+4F75

卑正切

併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卑正切頁碼261頁,第2

異體

倂並也。从人幷聲。

附注徐鍇繫傳:「併,竝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必正反頁碼670頁,第3行,第2

倂並也。從人并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卑正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487頁,第2許惟賢653頁,第3

倂竝也。

段注《十篇》曰:竝者,倂也。與此爲互訓。並古音在十部。讀如旁。倂古音在十一部。讀如幷。竝倂義有別。許互訓者,《禮經》注曰古文並今文作倂。是古二字同也。

从人。幷聲。

段注此舉形聲包會意。卑正切。十一部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人」、「并」二字構成。從人,示人相從。從「并」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。并,本義為人相從。隸書承之,右體上端變作左右折筆,下端「幵」變作「开」。楷書承之,右體上端變作二小點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併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13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655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500頁
4說文校箋第331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314頁,第18字
6說文今釋第1136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93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401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677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03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325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2676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8040頁【補遺】第17197頁
14通訓定聲第3459頁,第6字
15說文義證第689頁【崇文】第2753頁
16說文句讀第1067頁
17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331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768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