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yuán ㄩㄢˊ

卷一一部共4画
说文解字

卷一

一部

4画

U+5143

愚袁切

元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上反切愚袁切頁碼1頁,第3

元始也。从一从兀。

鉉注徐鍇曰:「元者,善之長也,故从一。」

附注高鴻縉《中國字例》:「(元,)意為人之首也。名詞。从人,而以『・』或『二』指明其部位,正指其處,故為指事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一反切宜袁反頁碼22頁,第5行,第1

元始也。從一,兀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元者,善之長,故從一。元,首也,故謂冠爲元服,故從兀。兀,高也。與堯同意。俗本有『聲』字,人妄加之也。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上反切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頁,第2許惟賢1頁,第3

元始也。

段注見《爾雅・釋詁》。《九家易》曰:元者,氣之始也。

从一。兀聲。

段注徐氏鍇云:不當有聲字。以髡从兀聲,䡇从元聲例之。徐說非。古音元兀相爲平入也。凡言从某某聲者。謂於六書爲形聲也。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。《爾雅》已下,義書也。《聲類》已下,音書也。《說文》,形書也。凡篆一字,先訓其義。若始也,顚也是。次釋其形。若从某,某聲是。次釋其音。若某聲及讀若某是。合三者以完一篆。故曰形書也。愚袁切。古音第十四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引申為人之頭。

元,十四部,兀,十五部。

由始之義,引申為人首之稱。元,十四(平);兀,十五(入)。十四部無入,借十五部為入,故从兀。

始也,引申為人首之稱。兀為元之入聲(元在古韻十四部,兀在古韻十五部,十四、十五同部同入),故从兀聲。

白话解释

元,起始。字形采用“一、兀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殷金文有作,像人的側形而大其首。字強調人的頭部。甲骨文有增橫畫作從上形,亦強調人的顛首位置。字由,本屬象形,甲文從人從上,會意。《說文》分析作「从一、兀聲」的形聲,可商。

元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13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33頁
4說文校箋第1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2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1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1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93頁【補遺】第16138頁【補編】第14867頁【後編】第18198頁
14通訓定聲第2825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頁【崇文】第5頁
16說文句讀第3頁
17說文新證第39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9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