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ㄏㄜˊ ㄏㄜˋ huó ㄏㄨㄛˊ huò ㄏㄨㄛˋ ㄏㄨˊ

卷二口部共8画
说文解字

卷二

口部

8画

U+548C

戸戈切

和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戶戈切頁碼41頁,第34

異體

咊相譍也。从口禾聲。

附注按:後作和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戶歌反頁碼126頁,第7行,第2

咊相應也。從口禾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戸戈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26頁,第3許惟賢100頁,第5

咊相應也。从口。禾聲。

段注古唱和字不讀去聲。戶戈切。十七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和=龢。

唱和。龢氣。調龢。

唱和,調龢。

白话解释

和,相呼应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禾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字形字從口、禾聲。口是說話的動作;禾聲,表示音讀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字形皆承金文作從口、禾聲。金文或從口從木,從木之意不明,殆為禾之形訛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和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7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118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103頁
4說文校箋第54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47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16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10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77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57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1頁,第20字
11標注說文第53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427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2145頁【補遺】第16305頁
14通訓定聲第1946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5頁【崇文】第497頁
16說文句讀第159頁
17說文新證第98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65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50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31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