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ㄑㄧˇ

卷三攴部共11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攴部

11画

U+555F

康禮切

啓

啟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康禮切頁碼97頁,第1

異體啓、啓

啟敎也。从攴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不憤不啟。」

附注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:「愚謂當解為从口,𢼄聲。蓋教者必以言,故字从口。教者發人之蒙,開人之智,與啟戶事相類,故字从𢼄聲,兼受𢼄字義也。」按:甲骨文有「𢼄」字,像以手開戶之形。「啟」即「𢼄」之孳乳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溪禰反頁碼259頁,第2行,第1

啟教也。從攴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不憤不啓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啓發教道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康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487頁,第2許惟賢218頁,第6

啟教也。从攴。启聲。

段注康禮切。十五部。

《論語》曰:不憤不啟。

段注《述而》篇文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作從又、戶,表以手開門之意。引申為開啟、開發之後。字形分化為從口、聲,表示以言語啟發教導。金文改從又為從攴作啟字,強化教導訓誡之意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承金文字形而來。《說文》以启為開門之意,又以啟字「從攴、启聲」,其說不可從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啟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90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261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208頁
4說文校箋第127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122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434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74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74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3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77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127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94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618頁【補遺】第16541頁
14通訓定聲第2282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258頁【崇文】第1029頁
16說文句讀第367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604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330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