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lěi ㄌㄟˇ

卷十三土部共18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三

土部

18画

U+58D8

力委切

壘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力委切頁碼455頁,第17

壘軍壁也。从土畾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壘與垒字音義皆別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柳水反頁碼1070頁,第5行,第1

壘軍壁也。從土畾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力委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761頁,第1許惟賢1200頁,第2

壘軍壁也。

段注萬二千五百人爲軍。行軍所駐爲垣曰軍壁。壘之言絫也。壘與垒字音義皆別。《周禮》量人。營軍之壘舍。鄭云:軍壁曰壘。《晉語》趙鞅使尹鐸墮晉陽壘培。韋曰:壘墼曰培。

从土。靁省聲。

段注各本作畾聲。無此字。今正。力委切。按力委,誤也。當依《廣韵》力軌切。十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各本从畾聲,段皆改作「靁省聲」,恐畾即古靁字,不必改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戰國文字「壘」字,從土、?聲,寫作「壨」,與戰國兵器〈十三年□令戈〉「壘」作,都從四個「田」形,篆文定形為三個田形的「畾」,大徐本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壘,軍壁也。从土、畾聲。」從土,表示與用土構築軍事工事相關。《說文‧厽部》有「厽」(ㄌㄟˇ)字,是累疊土塊以為牆壁,畾、厽都像堆垛累疊之形,從畾,表示音讀,兼表纍土為牆的意思,本義是累疊土石以為牆垣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垒」,壘指軍事禦敵工事,垒是指纍疊土坯為牆,本非一字,改「壘」為「垒」,是同音替代,宜加分辨。

壘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02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162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864頁
4說文校箋第605頁,第14字
5說文考正第541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2006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336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73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876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60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581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479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3262頁【補遺】第17997頁
14通訓定聲第2365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00頁【崇文】第4797頁
16說文句讀第1984頁
17章授筆記第569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274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1254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