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uī ㄙㄨㄟ

卷五夊部共3画
说文解字

卷五

夊部

3画

U+590A

楚危切

夊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楚危切頁碼173頁,第15

夊行遲曳夊夊,象人兩脛有所躧也。凡夊之屬皆从夊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行遲者,如有所拕曳然,故象之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與『止』同字,只是方向不同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斯唯反頁碼430頁,第4行,第1

夊行遲曳夊夊。象人兩脛有所躧也。凡夊之屬,皆從夊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楚危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27頁,第4許惟賢410頁,第1

夊行遟曳夊夊也。

段注也字今補。《曲禮》曰:行不舉足。車輪曳踵。《玉藻》曰:圈豚行不舉足。齊如流。注云:孔子執圭,足縮縮如有循是也。《玉篇》曰:詩云雄狐夊夊。今作綏。

象人㒳脛有所躧也。

段注《通俗文》。履不箸跟曰屣。屣同躧。躧屣古今字也。行遟者,如有所拕曳然。故象之。楚危切。《玉篇》思隹切。十五部。

凡夊之屬皆从夊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謂脛為骽,亦作腿。二字皆《說文》所無,正當作夊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《說文》謂「」像人之兩脛,而以虛象的「」置於兩脛之間,給予牽制,以示走路遲緩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指事。有學者以像人之兩脛,而以(音ㄧˋ)牽制其行走,屬合體指事(《文字析義》,P.1086),可備一說。

夊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44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442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347頁
4說文校箋第218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14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755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32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925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105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36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217頁,第12字
12說文注箋第173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600頁【補遺】第16828頁
14通訓定聲第2402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453頁【崇文】第1809頁
16說文句讀第679頁
17說文新證第466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229頁,第5字
19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639頁,第3字
20古字釋要第546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