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shī

卷十二手部共5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二

手部

5画

U+5931

式質切

𢩥

失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式質切頁碼405頁,第4

𢩥

異體

𢩥縱也。从手乙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詩必反頁碼972頁,第2行,第3

𢩥縱也。從手乙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式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416頁,第4許惟賢1050頁,第6

𢩥縱也。

段注縱者,緩也。一曰捨也。在手而逸去爲失。《兔部》曰:逸,失也。古多叚爲逸去之逸。亦叚爲淫泆之泆。

从手。乙聲。

段注以甲乙之乙爲聲。式質切。十二部。

白话解释

失,放手、脱手而不能控制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乙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「」,左旁的「」乃是「手」的變形,右下的「」乃是「?」的反體變形;「?」是牽引的意思。手表示握持,?表示為人所牽引,形體結構顯現手握之物被人奪取之意。篆文構形亦同,而隸書則將「手」字上一撇改置左上方,其下則斷筆成點。今楷書則上部據隸書構形,下部則又連筆變形,已看不出「從?手」的構形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失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99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1022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768頁
4說文校箋第533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479頁,第21字
6說文今釋第1764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2980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965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56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18頁,第22字
11標注說文第511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4234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1883頁
14通訓定聲第2526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056頁【崇文】第4221頁
16說文句讀第1740頁
17說文新證第846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68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21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