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ān

卷七宀部共6画
说文解字

卷七

宀部

6画

U+5B89

烏寒切

安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烏寒切頁碼240頁,第21

安靜也。从女在宀下。

附注段玉裁改「靜」作「竫」,注:「此與寍同意。」徐鍇繫傳:「安,止也。從女在宀中。」按:安居、安寧當為安本義。字或從厂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遏寒反頁碼614頁,第2行,第1

安止也。從女在宀中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女子非有大故不踰閾也。《詩》曰:『之子於歸,逺送于野。』不安居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烏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355頁,第1許惟賢593頁,第9

安竫也。

段注竫各本作靜。今正。《立部》曰:竫者,亭安也。與此爲轉注。《靑部》靜者,審也。非其義。《方言》曰:安,靜也。以許書律之。叚靜爲竫耳。安亦用爲語詞。

从女在宀中。

段注此與寍同意。烏寒切。十四部。

白话解释

安,娴静。字形采用“宀、女”会义,表示屋下有女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由「宀」、「女」二字構成。從女,泛指女性。從宀,示居家之義。會二字得文靜賢淑之義。所從女,像兩手交叉,斂衽跪坐之形。金文承之,所從女,像半立半跪之形。戰國文字承之,所從女,略見雜亂,已失原形。篆文承自金文,所從女,像半立半跪之形。隸書所從女,隸變作「」,身軀變作一橫筆,失其原形。楷書承自隸書,僅見兩手交叉形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安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70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599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461頁
4說文校箋第300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288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1041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77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73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529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85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296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243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7431頁【補遺】第17112頁
14通訓定聲第2806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632頁【崇文】第2525頁
16說文句讀第973頁
17說文新證第592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78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706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