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luán ㄌㄨㄢˊ

卷九山部共22画
说文解字

卷九

山部

22画

U+5DD2

洛官切

巒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洛官切頁碼306頁,第11

巒山小而銳。从山䜌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魯剜反頁碼762頁,第2行,第1

巒山小而銳。從山䜌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洛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756頁,第4許惟賢769頁,第1

巒山小而銳。

段注《釋山》曰:巒山墮。說者謂爲一條。許於巒墮別爲二條。毛公釋嶞亦不云巒也。葢《爾雅》巒嶞二物。許云山小而銳,巒之解也。毛云山之隋隋小者,嶞之解也。後儒合爲一者,非是。劉淵林注《蜀都賦》曰:巒,山長而狹也。一曰山小而銳也。兼用《爾雅》、《說文》。而《爾雅》之讀與毛許異矣。

从山。䜌聲。

段注洛官切。十四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山形橢圓。

音與卵同,橢圓形也。

山形橢圓者也。凡从䜌聲字皆有椭圓義(?),如欒字。

椭圓山也。凡从䜌聲字皆有椭圓意。如欒字。

白话解释

峦,山小而尖。字形采用“山”作边旁,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「巒」字金文作二糸相聯(即「聯」字初文)、從山,表示聯綿的群山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戰國文字未見。篆文改作從山、䜌聲。《說文》解釋為:「山小而銳。从山、䜌聲。」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03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762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583頁
4說文校箋第389頁,第14字
5說文考正第366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131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253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454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94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38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378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313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170頁【補遺】第17393頁
14通訓定聲第3069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790頁【崇文】第3157頁
16說文句讀第1251頁
17章授筆記第385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23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878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