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卷五巫部共7画
说文解字

卷五

巫部

7画

U+5DEB

武扶切

𠮎𢍮

巫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扶切頁碼148頁,第13

巫祝也。女能事無形,以舞降神者也。象人兩褎舞形。與工同意。古者巫咸初作巫。凡巫之屬皆从巫。

𠮎

異體𢍮

𠮎古文巫。

附注按:甲骨文、金文像兩玉交錯形。古代巫師以玉為靈物,故以交錯的玉形代表巫祝的巫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文區反頁碼380頁,第1行,第1

𠮎祝也,女能事無形,㠯舞降神也。象人兩褎舞形,與工同意。古者,巫咸初作巫。凡巫之屬,皆從巫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與工同有規榘也。《國語》曰:『民之精爽不攜,貳者則明神降之。』在男曰覡,在女曰巫。巫猶無也。《楚辭》:『抨巫咸使占夢。』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380頁,第3行,第1

古文巫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口以歌,𠬞以舞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扶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03頁,第3許惟賢357頁,第9

𠮎巫祝也。

段注依《韵會》本。三字一句。按祝乃覡之誤。巫覡皆巫也。故覡篆下緫言其義。《示部》曰:祝,祭主贊辭者。《周禮》祝與巫分職。二者雖相須爲用。不得以祝釋巫也。

女能事無形,㠯舞降神者也。

段注無舞皆與巫㬪韵。《周禮》女巫無數。旱暵則舞雩。許云:能以舞降神。故其字象舞褎。

象人㒳褎舞形。

段注𠓜也。太史公曰:韓子稱長袖善舞。不言从工者。工小篆也。巫,小篆之仍古文者也。古文不从小篆也。不言工象人有規榘者。巳見上文工下矣。式,巧,何以从工。式,巧,之古文本从𢒄也。巨,何以从工也。巨下云从工,猶云象規榘也。

與工同意。

段注此當云與𢒄同意。說見工下。武扶切。五部。

古者巫咸初作巫。

段注葢出《世本》作篇。《君奭》曰:在大戊。時則有巫咸乂王家。《書・序》曰:伊陟相大戊。伊陟贊于巫咸。馬云:巫,男巫。名咸。殷之巫也。鄭云:巫咸謂爲巫官者。《封禪書》曰:伊陟贊巫咸。巫咸之興自此始。謂巫覡自此始也。或云大臣必不作巫官。是未讀《楚語》矣。賢聖何必不作巫乎。

凡巫之屬皆从巫。

古文巫。

段注筮之小篆从此。

白话解释

巫,向神祝祷的人。女人能事奉无形奥秘的事物,能够用魅力歌舞使神灵降临现场。“巫”字像一个人挥动两袖起舞的样子。“巫” 和“工”字形相似,可以通用。据传古昔时代巫咸最早开始运用降神的巫术。所有与巫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巫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由「?」、「工」二字構成。從?,示二手捧物之義。從工,與玉相通,從工與從玉同義。猶之訓巫之「靈」或從玉作「?」(《文字析義》,P.367),會二字得奉玉以祀神之義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戰國文字從工,「」像兩袖舞形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。篆文承自戰國文字,變易作「」。古文上體從工,下體從?,示二手捧玉,上體兩側上端像舞袖之形,下端從二口,以示歌唱。在六書中屬於會意附加實象。隸書、楷書承自篆文,而變易作二人而定體。

巫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95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394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304頁
4說文校箋第195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184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66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16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267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7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18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193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153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5020頁【補遺】第16739頁
14通訓定聲第159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02頁【崇文】第1605頁
16說文句讀第593頁
17說文新證第384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76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479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