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yōu ㄧㄡ

卷四𢆶部共9画
说文解字

卷四

𢆶部

9画

U+5E7D

於虯切

幽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於虯切頁碼124頁,第5

幽隱也。从山中𢆶𢆶亦聲。

附注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古金文幽字皆从火从𢆶,與此同。隱不可見者,得火而顯。」容庚《金文編》:「幽,从火,不从山。」按:甲骨文幽字從火從𢆶會意,卜辭借為黝,訓為黑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伊虬反頁碼321頁,第6行,第1

幽隠也。從山中𢆶𢆶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山中隱處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於虯切古音第三部頁碼632頁,第4許惟賢283頁,第6

幽隱也。

段注𨸏部》曰:隱,蔽也。《小雅》。桑葉有幽。毛曰:幽,黑色也。此謂幽爲黝之假借。《玉藻》幽衡。鄭云:幽讀爲黝。毛不易字。鄭則易之。《周禮》牧人陰祀用幽牲。守祧幽堊之。鄭司農皆幽讀爲黝。引《爾雅》地謂之黝。今本幽黝字互譌。

从山𢆶

段注幽從山猶隱從𨸏。取遮蔽之意。從𢆶者,微則隱也。

𢆶亦聲。

段注於虯切。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本有黑暗意,故與黝相通。

本有黑暗意,故與黝相通。

白话解释

幽,隐而不现。字形采用“山”和山中的会义,也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從甲骨文到戰國文字字形都是從?(絲)、從火。從?,以示絲線細微,隱而不易見;從火,指以火燭照明。從?、從火,表示極其隱密而不得見。篆文訛變為從山、從?,為隸書、楷書字形所從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幽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45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329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257頁
4說文校箋第162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155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551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95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241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798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97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159頁,第12字
12說文注箋第1230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316頁【補遺】第16644頁
14通訓定聲第92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327頁【崇文】第1305頁
16說文句讀第476頁
17說文新證第317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70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301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409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