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yǐn ㄧㄣˇ yìn ㄧㄣˋ

卷二廴部共2画
说文解字

卷二

廴部

2画

U+5EF4

余忍切

廴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余忍切頁碼57頁,第17

廴長行也。从彳引之。凡廴之屬皆从廴。

附注饒炯部首訂:「長行者,謂導之於前以申其行也,凡引長義本之,故从小步之彳,而以指畫其末,識其義為長行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以矧反頁碼166頁,第3行,第1

廴長行也。從彳引之。凡廴之屬,皆從廴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彳而引之,故曰長行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余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307頁,第5許惟賢138頁,第4

廴長行也。

段注《玉篇》曰:今作引。是引弓字行而廴廢也。

从彳引之。

段注引長之也。余忍切。十二部。

凡廴之屬皆从廴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「彳」()是行()字的省形,廴則是「彳」字的訛變,都像道路之形,僅繁簡不同而已。據此,廴是行字的省形,屬象形。《說文》據訛變的形,解以廴由彳字延長一筆而成,義為連續行走,看作變體指事,恐不確。字經隸書,則益失其形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廴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11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165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136頁
4說文校箋第78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73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254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44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10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8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45頁,第20字
11標注說文第79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596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636頁【補遺】第16382頁
14通訓定聲第3336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67頁【崇文】第665頁
16說文句讀第225頁
17說文新證第133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526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215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