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

复制

niàn ㄋㄧㄢˋ

卷三十部共4画
说文解字

卷三

十部

4画

U+5EFF

廿

人汁切

廿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人汁切頁碼68頁,第10

廿

異體

廿二十幷也。古文省。

附注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:「十之倍數,古文則多合書。」

蔣注𣞤:段注:「𠦜」篆不見於本書,故釋其義。《耒部》「𦓯」下曰「𠦜㕚」,用「𠦜」字。漢石經《論語》:「年卌見惡焉。」是卌爲四十幷,猶廿爲十幷,卅爲三十幷也。其音則《廣韵》先立切,四十之合聲。猶卄讀如入,卅讀如趿也。《廣韵》引《說文》云數名,卽此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而集反頁碼192頁,第4行,第2

廿二十并也。古文省多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自古來,書二十字從省多,并爲此字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人汁切古音第七部頁碼354頁,第2許惟賢159頁,第8

廿二十幷也。古文省多。

段注省多者,省作二十㒳字爲一字也。《考工記》。桯長倍之。四尺者二。十分寸之一謂之枚。本於二字爲句絶。故書十與上二合爲廿。此可證周時凡言二十可作廿也。古文廿仍讀二十㒳字。秦碑小篆則維卄六年,維卄九年,卅有七年皆讀一字。以合四言。卄之讀如入。卅之讀如𩎕。皆自反也。至唐石經二十皆作卄。三十皆作卅。則仍讀爲二十,三十矣。人汁切。七部。

白话解释

廿,两个“十”相合并。“廿”的古文有所省略,字形有如

廿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36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193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157頁
4說文校箋第92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87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301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51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24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451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55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92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691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2884頁【補遺】第16421頁【後編】第18278頁
14通訓定聲第41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89頁【崇文】第753頁
16說文句讀第264頁
17說文新證第157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703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246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