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制

ㄅㄛ

卷十二手部共15画
说文解字

卷十二

手部

15画

U+64AD

補過切

𢿥

播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補過切頁碼406頁,第29

播穜也。一曰布也。从手番聲。

𢿥

𢿥古文播。
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:「󰮆即播之異文。《說文》『播』古文作『𢿥』。此省从釆。釆、番古本一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補貨反頁碼976頁,第4行,第1

𢿥種也。從手番聲。一曰布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尚書》曰:『暨益播。』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976頁,第4行,第2

古文播從攴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補過切古音第十四、十七部頁碼2429頁,第1許惟賢1056頁,第3

𢿥穜也。

段注穜者,𡎐也。𡎐者,穜也。《堯典》曰:播時百穀。

从手。番聲。

段注補過切。十四十七部。

一曰布也。

段注《周禮》瞽矇注曰:播謂發揚其音。

古文播。

段注《九歌》。𨤏芳椒兮成堂。《補注》。𨤏古播字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古音盤。歌寒對轉為布。「發揚」之播,乃簸揚之借。

播揚、(播還?)=簸。但播亦可引申。

播揚字當作簸,但播亦可引申得通。

白话解释

播,种下种子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播”是“传布”的意思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番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從攴、釆聲,或從攴、(幣)聲;戰國文字從手、番聲;篆文同,或體從攴、番聲。隸書、楷書均從手、番聲。字從攴、手都是義符,都表示和手部的動作有關(「攴」也從「又」,「又」也是手);從釆、從、從番都是聲符,都不兼義。此字各體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。

播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03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1028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771頁
4說文校箋第536頁,第16字
5說文考正第482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1774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998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00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77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20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514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425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939頁【補遺】第17820頁
14通訓定聲第2990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62頁【崇文】第4245頁
16說文句讀第1750頁
17章授筆記第506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70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25頁,第9字